丁殿勤在查阅案卷材料。
新华网昌吉9月12日电(记者 于子茹)一切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因胆管肿瘤前往北京接受胰十二指肠手术的丁殿勤,化疗一结束就返回了新疆,返回了反腐战斗的前线。
丁殿勤,是新疆昌吉州检察院副检察长,也是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从检35年来,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在与病魔抗争的9个月时间里,病床上的他仍坚持研究案件、指挥案件侦查。
9月5日,他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的荣誉称号。当问及感受时,丁殿勤回答:“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走在检察事业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反腐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丁殿勤曾说,领导必须有担当、敢作为,在案件中处于艰难的胶着状态时,作为一名指挥员一不能慌,二不能动摇决心,更不能往后退缩或者有其他畏难表现。即使面对棘手的案件和巨大的压力,这也是他在反腐战线上的工作原则。
与其他类型案件不同,行贿受贿案件往往是“一对一”的,隐秘性极强。“侦破此类案件的证据就是行受贿双方口供的相互印证,只要一方不交代,案件就无法侦破。”丁殿勤告诉记者。
虽然搞了28年的侦查工作,丁殿勤依然认为办理这类案件的难度大。“这几年,我们办理的案件中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行受贿案件,在查办案件时总会面临艰难的抉择。”
2014年8月29日,玛纳斯县检察院将受贿人塔城地区白杨河建管局局长杨某以及行贿人宋某一同传唤到案。经过审讯,杨某承认了受贿事实,但宋某始终不承认行贿事实。因为宋某知道次日凌晨两点传唤结束,他便能“安全”离开。这使得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当晚11点多,玛纳斯县检察院电话求助丁殿勤。放下电话后,丁殿勤连夜赶往百公里外的玛纳斯县检察院。在看了宋某审讯状态、听了干警们的意见后,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现在对宋某进行刑事拘留。出了问题,责任我来负。”
紧接着,丁殿勤又组织干警根据案情制定了新的审讯方案及取证方案。这一次,办案人员拿到了宋某的供述,很快突破杨某受贿14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而这一案件,却只是当地水利系统窝案中的一幕。
2013年10月,昌吉州检察院接到纪检部门移送的昌吉州水利所所长陈某涉嫌受贿4万元的案件线索,面对陈某的交代和现有的材料,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丁殿勤觉得案中有案。随后,经过侦查,这一线索背后果然隐藏着一起涉及昌吉、阿勒泰、吐鲁番、塔城等多地的水利系统窝案。
正是由于丁殿勤始终坚持“四个亲自”,即重大案件亲自靠前指挥、疑难复杂案件亲自坐镇协调、缠诉缠访对象亲自接访说理、社会关注案件亲自跟踪督办,才使他能够帮助、指导办案人员啃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年的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饮食,使丁殿勤患上了各种疾病。在查办水利系统窝案时,他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医生建议他尽快到大医院再检查,找病根。但当时正处于案件侦查的关键时刻,丁殿勤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放弃入院检查,继续查案。
案子一查就是5个月,由于没有及时治疗,丁殿勤的病情恶化了。
“疑似肿瘤,必须马上做手术。”直到医院下了最后的通牒,他才被迫离开窝案侦查第一线。身在北京住院治疗的丁殿勤,心里始终放不下每一个案子,每天通过电话指挥干警侦查。最终,53件水利系统行贿受贿窝案被查处,多名县处级干部被查处。
推进检察工作的“创新者”
丁殿勤在工作上不仅是“拼命三郎”,更是办案机制的创新者。
2013年1月,新民诉法开始施行。根据新法,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首先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没有申请再审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审的,就不属于检察院受理的范围。
这一法条内容变动着实改变了新疆各个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部门的工作。“以前,只要法院判决生效,当事人就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昌吉州检察院民行处处长叶明补充说,“新法施行后,干警一下子就没了案子办。甚至,一些人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丁殿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分管昌吉州检察院民事行政处(以下简称“民行处”)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民行处的干警到基层做调研。“除了解基层院往年的工作情况,还要掌握其目前最大的工作困境。”叶明说。
丁殿勤认为:“不搞创新,不换工作思路,基层院干警工作能力肯定会弱化”。通过调研,他了解了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工作新任务,并开创了一条开展工作的新路子。
“我们将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作为基层院的工作重点。”叶明告诉记者,这两项监督工作开展后,丁殿勤不光给基层检察院下任务,还跟进他们的工作。“目前,昌吉州检察机关发放的检察建议采用数量占到了全疆65%以上。”
与民行处不同,预防职务犯罪处绝对是昌吉州检察院的“闲”部门。讲讲课、搞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便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用昌吉州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处长范芹的话讲,预防职务犯罪处是一个“软”部门,“工作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
但在丁殿勤2015年分管预防职务犯罪处后,该处的检察官和干警也开始“忙”了起来。在丁殿勤全疆首创的“四位一体预防大格局”理念下,他们改变以前的工作模式,将预防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组。
范芹介绍,我们在全州每一个县、每一个乡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检察联系室,“检察联系室建立起来后,丁检又要求我们每个检察室都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预防职务犯罪处的干警从农机站、财政局、保险公司等地搜集而来的。数据信息包括每一农户的种植面积、种植作物情况、投保数额、每个村的惠农补贴金额等,甚至还有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基本情况及其家属情况等信息。
正是因为数据库的建立,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查办涉农扶贫领域犯罪案件有了“线索”和“铁证”。“虚报冒领者即使不承认,只要调出数据库里的信息,他们百口莫辩。”范芹说。
截至目前,在今年开展的昌吉全州范围内查办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中,全州检察机关立案查处骗取涉农补贴的职务犯罪案件48件56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既是“苛刻”领导,又是柔情丈夫
快速的工作节奏,起初让范芹有些不适应。尤其是,丁殿勤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的工作习惯,“真的让我接受不了”。谈及对丁殿勤的评价,她认为他是一位“苛刻”的领导。
丁殿勤的“苛刻”不是表现在“随叫随到”,更表现为对撰写材料的高标准、严要求。据范芹回忆,检察联系室建立后,丁殿勤又让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工作。他还特意嘱咐管理办法内容要“实”不要“虚”。
这一要求让范芹写的材料不易过关。“几乎是送一次就批一次。”范芹说,即使修改了好几遍,丁殿勤依旧不满意,要求再“实”点。“那段时间压力真的大”。
对于丁殿勤在工作上的严格,昌吉州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赵剑平也感同身受。“在办理乌鲁木齐铁路中院系列案件时,丁检经常半夜把我们叫起来、研讨案情。”但让赵剑平感受最深的,却是他对同事的体谅与关照。
“只要家里有事向他请假,他总批。”赵剑平说,“我们办案人力有限。我请假了,就意味着丁检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不光是对同事,对常年卧床养病的妻子,丁殿勤也是不离不弃,关爱倍致。
2001年,丁殿勤的妻子被查出患有中桥脑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不仅行走需要借助轮椅或旁人搀扶,就连吃饭都需要人照顾。正准备在新的岗位上大展拳脚的丁殿勤,毅然决定调回昌吉。“一不挑单位,二不要任何职务,只要能调回昌吉市,方便照顾家人即可。”
就这样,2002年7月,丁殿勤被调回到昌吉州检察院反贪局工作。
众所周知,反贪局不是一个“闲衙门”,尤其是随着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的加大,加班加点更是丁殿勤的“家常便饭”。每当熬夜办案,他总是中途出去一下,随后再返回与战友并肩作战。
“他是回去给妻子做饭。”叶明说,15年来,丁殿勤无论工作多忙,总是牺牲休息时间回家做饭。即使是在出差的路上,一到饭点他就开始惦记妻子,电话回家询问是否吃饭。
“有段时间实在忙不过来了,丁检将近80岁的岳母接到家里,帮衬照顾妻子。”在赵剑平看来,谁都想过得轻松些,但前提是要有经济条件。“丁检上有年迈患病父母、岳母,下有还在读研的儿子,再加上自己的医疗费用,家里的事不得不亲力亲为,从来没请过保姆。”
丁殿勤从不向干警抱怨家里的事,他把所有的压力都埋藏在了心底,同样“不健康”的他一肩挑起了这个家的所有重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世间的孝与爱。
执着坚守、有情有义,是有关丁殿勤的另一评价。对此,丁殿勤却认为,如果一个人对家庭都没有责任,怎么谈对国家、对单位的责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